每年的農曆七月,是各種祭祀活動最繁盛的期間,尤其是農曆七月十五,一直是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慶之一。古時候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穀祭拜祖先,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和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一天,加上相傳「好兄弟」們在這個月會來到人間受人祭拜,這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了今日的「中元普度」。中元普度時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,也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,具有闡揚慎終追遠的孝思,和發揚推已及人、樂善好施義舉的雙重意義,饒富人情味。

改善民俗、節約拜拜
發揚中元普度的善道
  台灣因民生富裕,家家戶戶都準備極為豐盛的祭品,來祭拜祖先與超渡陰間鬼魂:各地也多會舉辦盛大的普度活動。然而部分活動過於鋪張奢華,已引起輿論的反省,因此近年來政府積極提倡改善民俗、節約拜拜,鼓勵民眾簡化祭品和普度活動,以符合中元節的原始意義。但是,中元普度及民眾居家或到寺廟祭拜時,燃燒大量的金紙的陋習仍未能改善,因而造成空氣污染和公共安全的問題,也未受到輿論應有的重視。

一氧化碳、懸浮微粒、落塵+臭味
燃燒金紙有害健康
  傳統上,在祭拜神明和祖先時,必須燃燒大量的金紙,才能形成「香火鼎盛」,依據台灣民間信仰,深信金紙燒得愈多,家族愈興旺,也愈能應驗所求,使得香火鼎盛的寺廟在燃燒金紙時產生大量的粒狀污染物,隨風散布於空氣中、馬路上,污染情形相當嚴重。環保單位就經常接獲寺廟附近居民及商家的申訴,抱怨曬在戶外的衣物被金紙的灰燼污染,洗也洗不乾淨;或吸進大量燃燒金紙後的廢氣,造成身體不適。

  環保署空保處表示,金紙除了紙漿外,還有金箔、鉛等金屬成份,若是大捆束綁更容易燃燒不全,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、懸浮微粒、落塵和臭味,再加上熱氣,不僅污染空氣,也有害人體呼吸系統的健康。

以人氣替代香火,虔誠、慈善的心意相同
  擁有200多年歷史,「香火鼎盛」的艋舺龍山寺,在兩年前開始推動停燒金紙。執行祕書張俊宏表示,焚香和燒化金紙是傳統民間祭拜時的主要行為,雖行之已有千年,但演進到現代社會,人民的生活形態、居住環境均已迥變,大量燃燒金紙會直接造成環境污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華/未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