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穿日是客家人才有的節慶,就是在元宵節後五天的正月二十日。這天,一般農村婦女用過年用的甜粄,以油煎熟,或用油堆子蒸好,在上面插上針線,稱做『補天穿』。傳統上,農民在補天穿時都會在家做其他的工作,而不下田耕作;因深信「這天下田會觸怒天神,全年將出現天旱」的古老傳說。
 

『天穿日』相傳是女媧補天的日子。蘇軾有詩句說:「一枚煎粄補天穿」,正是指客家人過天穿的情形。據清代俞士燮《癸巳存稿》卷11《天穿節》條中考辨,認為『天穿日』就是24節氣中的雨水,取“雨水屋穿漏”的意思。宋代以前的風俗,是用紅絲線繫住煎粄投到屋頂上,為『補天』。所以宋代李觀有:「媧后歿後幾多年,夏伏冬愆任自然,只有人間閑婦女,一枚煎餅補天穿」的詩句。如今客家婦女在煎粄上插紅絲線就是這樣沿用下來的。不過,客家人來到台灣之後,已逐漸淡忘這種行事,目前只存有『天穿日』的節慶名稱而已。
而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,天穿日是十分重要的節日,一般民眾要過完元宵節才算過完農曆年;但在農業社會的客家民族來說,過完了天穿日才會開始收拾心情打田插秧,展開一年的農忙時節。不過在現代工商社會,這些習俗都已式微。

「客庄12大節慶」由客委會主導,首度與各地方政府、鄉鎮市公所與地方社團合作,共選出13項各具地方特色的客家代表節慶,以及由客委會主辦的「客家桐花祭」、「六堆嘉年華」和「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」等3大活動,共計16項活動。除了客庄傳統節慶外,也納入近年來極富特色的新興客庄節慶,期盼以多元主題的文化產業活動,讓大家認識豐富完整的在地客家風情。


「客庄12大節慶」精彩的客家節慶包括了:一月高雄美濃「迎聖蹟字紙祭」;二月苗栗爖祭、東勢新丁粄節、屏東六堆「祈福 攻炮城文化祭」、新竹「天穿日」台灣客家山歌比賽;三月南投國姓「搶成功 鹿神祭」;四月客家桐花祭;五月頭份客家文化節、三義雲爖節;六月桃園「桐舟共渡歸鄉文化季」;七月花蓮「歡喜鑼鼓滿客情 鼓王爭霸戰」;八月新竹義民文化祭;九月桃園平鎮客家踩街嘉年華會;十月六堆嘉年華;十一月新竹國際花鼓藝術節;十二月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。


台灣的客家庄有許多具有文化歷史傳承的節慶活動,透過2009年「客庄十二大節慶」活動,不但可以發揚客家傳統,還能體驗最道地的客家文物,認識不一樣的台灣風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華/未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